《切腹》
武士电影是日本自己的奇观片,《切腹》是一个仪式,仪式需要祭器,祭器负担、浓缩着仪式的精神,推崇武士切腹的仪式就是推崇整个依靠个人武学造诣就可以巩固统治的时代。
镜头就是小林正树的武士刀。从头开始小林就把津云半四郎的人生以时间为轴横向切开,夹杂着大名们的失去势力,门下武士作鸟兽散的过往,井伊家和津云半四郎都顺应了时代,只是武士道落到不同人身上变成了不同的东西。半四郎是依靠个人武力的武士,他对武士道的坚守必须完全退居于艰难生活之下,井伊家的武士道只限于和其他大名共同遵守的名义上的道德,他们已经悄悄地拿起了火枪。我们看到了相同背景下两类人的对比:越是出色的剑客越坚持切腹的传统,而在削藩里幸存的大名坚决地拥抱了足以碾压武士长刀的武器。而最后津云半四郎砍掉的井伊家先祖盔甲,正是武士道自己的头颅。
《切腹》完完全全是时代性的。
《奇遇》/《红色沙漠》
我喜欢《奇遇》更胜过《红色沙漠》,六七十年代的意大利大师们多少都分享了左翼思潮的冲击,不过安东尼奥尼绝不是最激进的一个,他更关心物质世界如何回应人的精神,《红色沙漠》只是把《奇遇》里的中产替换成了资本家而没有涉及真正政治性的语调,安东尼奥尼最着迷的仍然是女性(特别是女性)在暧昧关系里的地位以及这种地位必然会借助某些外部环境得以显现的事实。《奇遇》里乱石穿云的小岛简直就是被船上人创造出来的,暗藏的涡流、嶙峋的峭石、不知道通往何处的水道都是安娜一行人精神交织下的真实照射,不是他们找到了这座岛,而是这座岛就在故事的第二十分钟等安娜。克劳迪娅和桑德罗的关系在小岛上就已经展示得清清楚楚,桑德罗让我想起《苏珊娜的故事》里同样骄狂的公子哥 Guillaume,不过桑德罗并不只是一个常见的自大狂,他有底气和能力(运气)支撑,足见安东尼奥尼对人物的把控。《红色沙漠》倒是有桑德罗此类化身的进一步表达:男性永远都优先满足肉体欲望。
《三只猴子》/《野梨树》
锡兰是非常优秀,非常宝贵的导演。可惜当代土耳其没有给他可以控诉/表现的题材,腐败的政客也只是政客,下层家庭也还是一个家庭,《野梨树》摄影调度出神入化,每个部分都可以单独拿出来再看一遍。土耳其在伊斯兰和基督文化的包围和经济地缘政治局势夹击下越发平庸,不得不说这和埃尔多安二十年经营有很大关系,可惜锡兰差一个能让他完全发挥的剧本迈入顶级导演的行列。
《末路狂花》/《驾驶我的车》/《天使爱美丽》
资料馆跨年三部连看,末路狂花临近结尾的段落全场给了好几次掌声,最后塞尔玛和路易丝一起开车冲向尽头的时候我差点没有忍住眼泪,结束之后大家一起疯狂鼓掌——这种感觉真的太好了。我没有看后排观众的表情,但是我知道TA们的感受。《末》基本符合我的预期,包括缺点,这部片子没有也无法回避叙事里的最大矛盾,它构建了女性对男权的逃逸路径之一但是就像影片结束在车子最后停在半空的时刻一样套用了一种视觉景观掩盖最重要的事情。正是最后一帧让任何试图延续塞尔玛故事的努力都落入窠臼,不存在没有任何社会学支撑的女性主义。
单纯情感的抒发永远也无法取得成熟理论构建所能影响到的深度,可以肯定的是雷德利斯科特是给不出答案的,重要的是 move on.
滨口龙介这次 renew了我的认知,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比如前面部分对都市男女情欲、性和爱情关系的讨论刚刚好,但是最后又回到和解的终局,我觉得好像在看EVA啊。《天使爱美丽》倒是可以看看,不过看时间安排如果两部直接连映没有中场休息的话正好在零点零分迎来爱美丽的结局,可惜抽奖没中(!)。
HALF(深圳)
朋友推荐的书店,她推荐的关键词之一是“Feminism”。 HALF在一个旧写字楼的二层,外门上贴着书店请往里走,我路过晚上八点还在加班的人们蹑手蹑脚地踩上楼梯,还好不是很响。看到正对着门口书架的时候我就明白为什么HALF带着这个标签,两排架子里大部分选书都是基于作者的性别,常见的伍尔夫桑塔格,不常见的唐宁顿,侧边陈列着半面墙的独立出版物,当然是一年前的。店员(也许是老板)布置好投影仪,在我不小心挡到光线的时候轻声提醒我挪一下位置,随后结账的时候笑了笑问我平常是不是看拜徳雅出版的比较多。我不好意思地应付了两句,有点因为我的男性身份不太敢出声,尤其是旁边坐着一位正在阅读《第二性》的女生的时候;我取了书一溜烟跑了,蹬蹬蹬下楼瞥了眼旁边的办公室,已经人去楼空。
精神宣言(深圳)
选书有点简单粗暴,也许营收主要靠咖啡和茶位费?太多理想国,也不是不好,只是我如果需要看理想国大可以直接去官网,然后在微信小程序下单,在实体书店更期待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书。我还是挺喜欢这家书店的,吧台的姑娘很用力的帮我扣了章,在店里绕了好几圈想记得深刻一些,只是现在只能看着印章回想了。
溪木流年(深圳)
其实更接近自习室,粗粗地扫了一眼,大部分人都在工作(写文档/做 slides),几乎没有人在看书,空间狭小,去的时候人比较满,空调送风无力——大部分人桌上都摆着一个小风扇。书基本都是外文,很老很老的外文,挤在满满当当的书架里,在埋头盯着屏幕的人群中间更不可能抽出来读。饮品有咖啡和茶,虽然我不觉得热饮能在深圳11月接近三十度的天气里帮助你冷静下来,适合消磨时间,不适合阅读。
方所(深圳)
第一次去的时候方所正在装修,而且是很不巧装修的最后几个小时。第二天看完金鸡影展又去了一次,和其他书店不同的是方所摆了很多工艺美术品,可能是考虑到商场的属性,比起无用的书体积更大的仿画才能使人满足。仔细想了想我似乎什么也没买,直到我看到摞在唱机上的《六个道德故事》。
存在(重庆)
存在书店的主理人在离存在不远的楼里开了一家新店,我走进存在的时候只知道这是重庆朋友心里的第一书店,结果扫了一眼进门书堆之后第一感觉是书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但是那只布偶猫绝对是。挠了布偶的下颌半天终于开始打量这个小店,书太老,签名本很多,但这大概是存在存在下去的方式。新开的店名是“有啊有”,进屋还在装修,这是一个月里我进的第三家正在装修的书店了。价格很便宜,店长阿金选了一个不同于存在但是也能存在下去的办法,挑来挑去掂着里尔克《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走了,昨晚恰好听到有人念了第三封信,像是自我坦白。
匿名(重庆)
匿名是我在重庆逛下来最喜欢的地方了,屋里很暖和,选书很巧,一小部分台湾出版,比例正好撑起来一个六七十平的小店。朋友觉得来这里的人都很亚[哔——]可我倒是很想在这里坐一晚上读完《巴黎评论 IV》。有位客人看着我的发簪和手里的书似乎觉得我跟这里格格不入,我匆忙对视了一眼而后移开视线,其实那本书我早就读过,是早前从一位播客主手里收到的,也是这本书让我坚定了文学天赋无关于性别。
北庭书屋(重庆)
跟老板聊了文化审查有多么严格,看着被马克笔涂黑的部分,心理有一点想逃离这个国家。
大众书局(重庆)
已经倒闭了,我来晚了一个月,这是门卫处告诉我的。
旁边的肯德基很好吃,重庆炸鸡放的辣椒酱和辣椒粉和北京都不一样,甚至还有肉松,不过在重庆吃炸鸡总有种侮辱重庆本地饮食的错觉…
刀锋(重庆)
就营业额来说,刀锋肯定是重庆最成功的独立书店,赶到刀锋的时候正赶上新书发布会,粗略估计了下场地费和观众的啤酒消费,我乐观的得出结论书应该是最不重要的一部分。接下来我大吃一惊,至少有两个书架是我想坐下来全部读完的,最后心满意足地带着老塔和侯麦的回忆录走了,刀锋的特色大概是他们在每本书上都贴了个签:你买的买一本书都有可能是最后一版。出于 FOMO 的心理我消费了本次来渝最贵的一笔,临走拍下了我绝对不会喝的酒单给朋友:如果我开书店,绝对不会供应除了世涛和拉格以外的任何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