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s Amateur³

至少像那雪一样


  • Home
  • Archive
  • Tags
  •    

© 2024 Konayuki

Theme Typography by Makito

Proudly published with Hexo

慕德家一夜,埃里克侯麦的道德故事(一)

Posted at 2023-04-07 Comments 电影 埃里克侯麦 




这片子看了两遍,翻了一下天主教史才发现这作文本非常精巧:侯麦选了一个恰好包含了概率论的数学基础、教会道德清规(主要是对爱欲的讨论)、自由意志的剧本。 
 

而这是天主教意义上(至少在17世纪)的道德困境:是相信人有有限程度的自由意志并基于此选择对上帝的信仰,进而通过对自身的道德追求(比如节欲、自省的生活)可以导致天主恩典降临,还是相信是否得救完全取决于宿命而非个人规训,并且以此抛弃人的全部理性投入到信仰中。选择前者的是反对新教的基督会,后者是呼吁宗教改革的主力,杨森、加尔文。 
 

巧合的是男主作为一个工程师喜欢研究概率和统计,但是拒绝相信杨森主义,因为对上帝存在概率的推论会无可避免的导向无底线、无法选择的信仰。男主出于两种意义抵制帕斯卡的上帝之赌,首先作为一个基督会士,对于唯独因信称义的反感;其次作为一个统计学爱好者对于用数学期望衡量是否应该选择信仰并且其结论必然滑向预定论的不满。 
 

事实上男主自身就是这种道德困境的具象化,在与朋友辩论、在面对慕德夫人的挑逗时都坚持自己作为基督会士对于低道德标准生活的抗拒,但是在其他时候又隐晦的表达对于预定论的认同。于是导演(即上帝)给予了这位矛盾体最好的嘲弄:男主相信自己出于个人意志拒绝了慕德夫人选择了年轻的女大学生,但实际上他遇到的两位女性只不过是是一体两面。 
 

所以侯麦创造的是一个传统天主教徒的道德故事:即使你相信人可以通过个人主导的道德选择逐渐获得救赎,但是在上帝写好的无法辩驳的宿命面前还是会放弃一切彻底投入对天主的忠诚里。 
 

这个结局真是给我双重震撼…..




Reference:

[1] 帕斯卡的上帝之赌:https://plato.stanford.edu/entries/pascal-wager/ 
 

[2] 杨森主义:https://academic.oup.com/edited-volume/34328/chapter-abstract/291352100?redirectedFrom=fulltext&login=false

Share 

 Previous post: 广州唱片店纪实 Next post: 赛博朋克2077PC版评测 

© 2024 Konayuki

Theme Typography by Makito

Proudly published with Hex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