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湖会议 #艾希曼在耶路撒冷 ▎随着二战的酝酿而逐渐明晰的背景:决定论的退出和指标对官僚机构的异化 18世纪开始泛滥的描述统计范畴的数字从普鲁士行政体制开始大规模进入决策层和支持决策层的人们眼中,在发现了社会的集中性趋势之后,决定论被实质性地架空了:宿命成为了统计意义上的说法,民众对后者的笃信是加尔文救赎预定...
▎阿伦特的立场 尽管片子大部分内容都集中在阿伦特在耶路撒冷时期的经历和思考,但是作为传记类电影还尽可能精妙地用两个不同时间点上海德格尔对阿伦特思想的启发,二人立场上的统一侧写出了阿伦特身上最珍贵的品质。 “Thinking”。与之相比“平庸之恶”的概念是个衍生品,海德格尔在成为纳粹党徒之后...
补充了两个小时Kenough Kenergy,该回Kendom了… 以及建议选择杜比厅感受高司令律动的腹肌… 下面请期待《芭比2》,又名《塔尔》,主演凯特布兰切特 lmao 好了不开玩笑,正经写下评价—— 可以给和制片人...
传的比较广的文章——来自于美联储最近的一篇论文,对有可能的美股衰退做了预警。不是科班出身,靠着各家大报社的理解做个总结: || 在实际GDP持续下滑的情况下,高PE和市场对标普500强非金融公司的持续利润增长预期支撑了过去30年的二级市场的高回报率 其中利润增长实...
南斯拉夫和拉丁美洲都具有同样足以孕育客观主义的土壤,可能也可以称之为魔幻现实主义,因为所有因为战争、民族主义和暴乱而将权力让渡于康米意识形态的国家都最终将不得不承认,领袖魅力,换句话说少数精英主义驱动了下一个世代的经济发展并最终在一个无法持续动员所有人的社会里完成了对毁灭自己的自由主义的拥抱。 &nbs...
北京是个过于干涸的地方,这就导致一切延展到雨景的联想都是好的。 记忆这片子给我的最大感受是:表达是超越媒介的——石头、史前头骨、一首诗和一声汽笛都在不同时空里寄予所有人(包括你我)过去某个片段的nostalgia。非连贯的叙事在这里可能是个优点,就像游戏里主线剧情之外的分支,它会为记忆丰富...
#TheFlash 经过这么多年的华纳内斗和洗牌,能成功拍完已经是我对这片子最大的期望了…和原作闪点悖论相比narritive被完全矮化,而且不在于要不要呈现作为闪点背景的海王/神奇女侠引发的世界大战,而是完全消除掉急速教授作为巴里重启时间线的trigger之后在最后时刻对闪电侠身份认知的mind fu...
之前被阿佳妮电影改编版的演出震撼,听到某一期播客推荐之后读了原著,19世纪初的英语文法有点奇妙… 原片延续了James Ivoney的一贯风格,即强调中产阶级浮华骄傲的双面生活。小说则穿插了大量篇幅凸显巴黎的流光溢彩,在无法想象Mado不同寻常的美貌的时刻,这种由于繁华生活所衬托的女性精致...
周末逛了一天广州唱片店,记录一下: #大沙头旧货市场大沙头非常地忠实反映了现在年轻人喜欢买啥样的胶。平克弗洛伊德、山下达郎、LanaDelRey被成套地摆在最外面,几乎每家都在最显眼的地方挂着末代皇帝;在我背后一位趿拉着拖鞋的大叔一张张听古典乐,然后用笔归类,几乎没被打扰。这些低价到真假自...
这片子看了两遍,翻了一下天主教史才发现这作文本非常精巧:侯麦选了一个恰好包含了概率论的数学基础、教会道德清规(主要是对爱欲的讨论)、自由意志的剧本。 而这是天主教意义上(至少在17世纪)的道德困境:是相信人有有限程度的自由意志并基于此选择对上帝的信仰,进而通过对自身的道德追求(比如节欲、自...
Page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