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的阿克曼
阿克曼对自己族裔文化的探索以前往北美的犹太移民叙述展开的,东欧犹太人们掺杂着新宗教(和共产主义)潜移默化的影响、带着自己的族裔信仰和对旧欧洲的失望前往新世界,在这里他们的遭遇和其他移民没有什么不同,区别只在于犹太人用自己的食物裹腹,用家庭惨淡经营生活,用拉比的哲学自讽。阿克曼自己在纽约的经历对这段叙事有极大帮助,一定程度上是自己在讲述,自嘲着加入对新犹太人生活的讨论。用意第绪语唱歌和渴望回到华沙的老人是上一代犹太移民的脚注。仍然是阿克曼式的结构。
▎Einstein on the Beach和结构性
《家书》这种对话形式或许还有另外一个例子可以对照,1976年Einstein on the Beach。一直到目前为止我都没有看完这部剧,不过论先锋程度,纯以音乐(或声音)推进情节对舞台表演来说在80年代可能为时尚早。如果是CD版本甚至有左右分开的声道;单以电影来说似乎没必要区分,但是家书可以看做是一首舞台背景重复的视觉诗,在六十平米里依次划过西尔维娅三十年的人生:婚姻,创作和背叛,然后念白声主导的节奏重新开始,下一个婚姻到来。歌谣以及穿插的母亲的呼唤带来了声音和影像上多种节奏复合的结构美;如果可以应该仔细听一遍《家书》。
Reference:
[1] Einstein on the Beach - Knee Play 5: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Wjbkg8aNq0
[2] 1978年《电影手册》阿克曼访谈: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4983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