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的动作
假如我们需要对电影书写的极简倾向找一个最直观的镜头表达,那就是被拍摄的人物(或者动物)持续运动着的局部。布列松静置摄影机,人物通常由外部走入/被纳入镜头,而真正展示了被观看事物状态的只有运动的肢体本身,除此之外的其他部分都是多余的。譬如《扒手》中 LaSalle 精巧的手腕动作,《武士兰芝诺》中的骑士冲锋时的马腿,以及《钱》里那著名地挥舞斧头的双手。这些运动的局部抽离、重构了人与围绕着他的环境的关系,观看者得以从机械的跟拍中解放出来,得以聚焦这段关系里真正亵渎或崇高的时刻。布列松极少使用远景,在这一传统下《钱》在各种角度上都是对他之前作品的再解释。
早期极端保守的思想倾向
布列松似乎没有明确地在公众前表明他究竟是哪个派别的天主教徒。但是我们也许可以借《乡村牧师日记》分辨一二:乡下教区的住民显然有自由选择是否跟随天主只是他们可憎地背弃了信仰转而对虔信者加以中伤;牧师并不坚称因信称义,可见他(以及主导着牧师的布列松)不支持杨森主义,但是布列松也没有在作品里展示耶稣会的一面。唯一可见的是布列松坚定且保守的天主信仰。早期的作品如《罪恶天使》中他温和地谴责修道院众嬷嬷虚伪的做派,Jany Holt 代表了布列松最关心的两个主题:信仰与因信仰诞生的爱。事实上布列松没有展示除了坚定信仰以外的任何出路,当他面对现代极速发展下普世里失衡的信与不信时,这种单一救赎路径径直将主角们导向了最接近无意义牺牲性质的死亡。
中后期对死亡态度的转变
《圣女贞德》似乎可以看做是布列松作品的转折点:到《贞德》为止,结局里的死亡都是伴随天主的崇高回归,《贞德》更用确凿无疑的神迹(火刑之后形体鸿飞冥冥)说明死亡对贞德来说根本不是惩罚而是福报。但是从《驴子巴特萨》开始,死亡已经走向相反的极端,死亡此时已经成为在无望现实里的一种解脱,这种解脱并没有包含任何救赎或者升华的成分,它单纯在宗教意义上否定了这个围绕着主角并且迫使他选择死亡的小世界。在最后的几部作品里,这个围绕着主角的世界基础已经从道德衰败进一步被现代性改造成更大、更绝望的社会符号和运动。政治抗议、环境破坏和钱这些外在的动因取代了早期内在的宗教伦理因素,这时,死亡就全然不同了。
爱和力比多
在布列松那里,男人的爱和女人的爱被明确地划分成两个类别。在不涉及信仰的时候,女性的爱往往更直接,仿佛这种爱不源自力比多,它的发生可以甩离男女之间固有的引力,在许多收敛的镜头里,这种爱最强有力。但是在大部分现代语境的男性那里,爱总是逃不开欲望的实现,布列松对实在的局部动作的强调不自觉地让这种爱带有情欲色彩。男性居于主动地位,表面上是不停索求的一方(在《很可能是魔鬼》里这种索求很隐蔽),最终变成性化的实践。实际上男性的这种渴求会使他们自己变成被选择的一方(《梦想者四夜》),他们看似强大但却根本无力选择女性的爱直接作用于何人何时。
当爱涉及信仰,它将成为信仰的坚定见证。此时由这种爱派生的死亡是为信仰的牺牲。
不同风格的尝试
布列松在正式作品之前还有几部滑稽剧,因为保存不多而且资源难找我只看了《公共事务》,这也是布列松在早期导演访谈里提到的作品,这部电影至少说明了布列松在喜剧上也有不俗功力,这和他在晚期接受采访时提到卓别林《城市之光》相呼应。《布涝涅森林的女人们》是另外一部和典型布列松风格迥异的作品,Elina Labourdette 和侯麦《绿光》Marie Rivière 或者《春天的故事》Anne Teyssèdre 极大相似,但是她的故事却急转直下,远离了思辨的侯麦。中间 María Casares ****似乎脱轨的操纵展示了布列松娴熟的叙事技巧,此后他在尝试不同风格后终于锚定了他最核心的主题之一完成《罪恶天使》,这可以看做是《乡村牧师日记》的预演。
声音使用
和对局部动作的强调一样,布列松在声音的使用上刻意凸显和抹去了特定的部分。对于布列松来说,声音是和影像并列的元素,在诸多真实存在的噪音中只有一个声音被主体动作所需要,在《电影书写札记》中他强调“在影象、声音与静寂之间找出亲属关系。让它们有乐于共处,各得其所之惑”。声音和影像共同服务于一种感觉,这种感觉被锁定在局部动作中从而在观看者的注视下被捕获。声音是布列松电影书写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影像可以静止,但是声音必须连续。在此基础上塔可夫斯基可以视之为链接了“诗意的断点”。
自然主义的音乐
在上述立论的支持下,音乐就成为了从属于声音的嵌入物,显然音乐必须来自于环境中乐器的演奏,在许多时候我们说音乐在人物周围响起倒不如说是音乐把人拽向自己。《梦想者四夜》的四首歌都带有此类功能,音乐软化了幻想者面对的坚硬事实,变成了他“和自己和解”之后过去四夜的唯一见证。布列松作品里音乐通常出现在最终决定性时刻之前,似乎是一种警告/一个柔和的回声,用于放大死亡的沉重感。
大众艺术的“妥协”
布列松电影的观点非常接近巴迪欧所谓“大众艺术”的定义。电影是藉由其他艺术形式而内化、祛除其他艺术形式融入的不洁而达到纯洁状态的独立艺术形式。我觉得《钱》是最“妥协”的一作,现代社会信仰塌陷的影响已经不满足只毁掉单个个体,它还要驱使人们互相吞噬,这个惊人的结尾远离了之前克制的布列松;刻画凝重的个体死亡已经不能吸引大众的注意力,他只能更加右倾。但是布列松不是社会学家,他不擅长为现代性的种种光怪陆离归因,他只能在宗教立场上以极其激进的书写呼吁人重回信仰。
最后还想单独谈谈《温柔女子》,和大部分布列松作品不同的是《温柔女子》里极大篇幅是按照非线性的时间顺序铺成的。和现在进行的时态相逆的回忆把 Elle 与 Luc 导向了完全对立的两个方向,即使男人和女人都是用同样的材料做的,他们理应毫无区别—— Elle 就像笼中之鸟,摆脱贫穷、紧跟着浴室和电视到来的是金钱加固的控制。Elle 的裸体和美术馆里被观赏的裸女形象奇异地重叠了,音乐在《温柔女子》里更像是对 Luc 的反抗,它被立场化了。金钱代表的男性控制欲从来没有取得如此大的破坏力直到 Elle 走向她的阳台。
作品列表
《钱》
《很可能是魔鬼》
《武士兰芝诺》
《梦想者四夜》
《温柔女子》
《穆谢特》
《驴子巴特萨》
《圣女贞德的审判》
《扒手》
《死囚越狱》
《乡村牧师日记》
《布劳涅森林的女人们》
《罪恶天使》
《公共事务》
《通往布列松之路》
Reference:
[1] 电影书写札记: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7055279/